10月12日下午,“天宫讲堂”第三课圆满完结

10月12日下午,“天宫讲堂”第三课圆满完结。神舟十四号飞翔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阔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来自全国的中小学生一起观看了这一堂生动的太空科普课。“欢迎来到天宫讲堂!”航天员陈冬的开场白拉开了本次授课的前奏。此次太空授课的第一个环节,便是介绍全新的“太空教室”——问天试验舱。通过镜头,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带着同学们观赏了问天试验舱,展现了作业移交场景,介绍了问天试验舱所搭载的试验柜等设备设备。比较上一个“太空教室”天和中心舱,问天试验舱具有更大的教育空间。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发的问天试验舱是全世界现役最大单体载人航天器,舱内空间较大,能为航天员的作业和移交供给更大空间。不仅如此,问天试验舱更是空间站的重要保证,让我国空间站的在轨运转危险愈加可控,在轨长寿命运转愈加牢靠。“天宫讲堂”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空间站上的测控与通讯分系统。测控与通讯分系统的第一个效果,是为太空授课装备了图画话音的收集和通讯设备,将讲堂实况传至地上;第二个效果是供给六合链路保证,完结信息双向传输。“通过70多天的成长,咱们的水稻现已从一粒粒丰满的种子变成了一棵棵心爱的水稻植株。”航天员向同学们展现了生命生态试验柜培养的水稻。“咱们未来能在空间站收成自己栽培的稻米。说不定,未来在月球、火星,也能完结袁隆平院士的禾下纳凉梦。”航天员刘洋说。在“天宫讲堂”,3位航天员还向同学们展现了问天试验舱内的生命生态试验柜等设备设备。问天试验舱装载了8个试验柜、22个舱外载荷适配器,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试验室搬到了太空。生命生态试验柜以多种类型的生物个别为试验样品,展开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成长试验,预期效果将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实质的了解,提醒微重力对生物个别成长、发育与变老的影响,探究空间辐射生物学和生命来源机理,为构建应用型受控生命生态系统供给理论和技能支撑。生物技能试验柜是以细胞、安排和蛋白质等生物样品为目标进行研讨的科研设备,装备了各种先进的细胞培养和原位检测仪器,相当于在太空中的一个小型生物试验室,支撑在生命来源、立异生物资料、药物和医疗技能等方面研讨,促进安排工程、生物医药、环境生物技能发展。下一步,跟着梦天试验舱的发射,我国空间站将完结拼装制作使命,到时我国空间站的空间更大、测控覆盖率更高、保证支撑才能更强,将具有更多试验资源、空间资源、保证资源,对太空授课的支撑才能会更强。(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